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统筹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均衡发展,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深入持续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因此,要真正发挥这项政策的惠民利民功能,就需我们把这项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从根本上来看,是亿万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把农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汲取吸收农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巨大创造力,真正有效地做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不断把群众关于乡村建设的合理需求和好的建议纳入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使新农村建成符合农民群众意愿、农民群众真心期盼的美丽乡村。
必须把握乡村发展的特殊性,尊重乡村建设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乡村建设的样态绝非是城市建设模式的翻版,也绝不是千篇一律的样板工程,而应该是符合乡村实际特点的自我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赴云南考察时就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必须综合分析所在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人文风貌、历史传统等因素,必须把握好建设的深度、推进的速度和农村社会可承受度之间的关系,而不直接套用、嫁接城市建设的经验或者照搬国外的做法。
必须发扬久久为功、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面极广、极为复杂艰巨的长期性工程,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难以毕其功于一役,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的,途中会有许多“雪上”“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不免会有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征服。因此,我们必须坚决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坚定传承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一贯作风,切实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始终做到既不能因暂时出现困难就轻言放弃,也不能因取得一些成就就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状态,始终做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接着一件办。
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做到民为本、精施策、压茬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让新时代的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使新乡村成为亿万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使亿万农民群众早日踏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作者:许君强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